热,热得冒烟!这几天走在厦门街头,感觉整个人都要被晒化了。太阳底下站五分钟,后背衣服就能湿透,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淌,那滋味,真叫一个酸爽。街边小店门口,老板摇着蒲扇,嘴里念叨着:“这鬼天气,还没到小暑呢,就热成这样,往年哪有这么早?”可不是嘛,印象里厦门虽然热得久,从五月能热到十月,但往年顶多是闷,像蒸笼,温度倒很少飙到35℃以上,一般也就33、34℃到头了。可今年,邪了门了!气象台白纸黑字写着:连续三天,最高气温都冲破了35℃大关!这架势,别说本地老居民直呼“活久见”,连我这个在厦门待了几年的人都觉得不对劲,热得心发慌。
我跟你说,这真不是厦门一家的事。你随便翻翻手机上的天气预报,看看全国,甚至全球的新闻,心里就得咯噔一下。北方一些城市早就热得上了热搜,动不动就40℃+,地面煎鸡蛋的段子满天飞。放眼全球,更吓人,欧洲、北美,好些地方高温纪录跟不要钱似的,一年一个样,年年被刷新。什么意思?地球这是集体发烧了吗?咱们小时候课本里说的“全球变暖”,好像不再是遥远的概念,它正实实在在地烤着我们的脊梁骨,热浪一波接一波,让人喘不过气。真假的?气象专家们的数据摆在那儿,由不得你不信。
怎么回事?这温度怎么就刹不住车了?有人说,是老天爷发脾气。可咱们心里都清楚,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。城市里钢筋水泥森林越盖越密,空调外机呼呼地往外喷热气,汽车尾气在热浪里蒸腾,工厂烟囱日夜不停……这些,不都是咱们人类自己鼓捣出来的吗?咱们一边抱怨天太热,一边开着大排量汽车兜风,一边离不开空调房,一边又嫌电费贵。这就像自己点火烤自己,还嫌火不够旺?毁灭人类的,或许真的只有人类自己。这话听着像杞人忧天,但看着窗外白花花的太阳,摸着滚烫的栏杆,心里那股不安,怎么也压不下去。我才不信这只是偶然的“热几天”呢!
想想看,这种极端高温带来的麻烦,可不仅仅是多出点汗、多交些电费那么简单。顶着大太阳出门办事,那滋味,简直像受刑。户外工作的工人、奔波的快递小哥、执勤的交警,他们怎么办?汗水流进眼睛里都顾不上擦。还有老人孩子,体质弱一点的,中暑风险直线上升。农田里的庄稼,被烈日炙烤着,减产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。更别提那些隐藏在高温背后的次生灾害,比如山林火灾,一点火星子就能燎原,想想都让人揪心。这些代价,最终不都得由咱们每一个人来承担吗?咱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了?
怎么办?光喊热没用,光抱怨更解决不了问题。我觉得,是时候把“环保”这个词,从口号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了。少开一天车,多坐坐公交地铁或者骑骑共享单车;空调温度别调那么低,26℃以上也挺舒服;随手关灯关电器,节约每一度电;购物自带环保袋,减少塑料袋使用……这些小事,做起来不难吧?积少成多,聚沙成塔。咱们每个人改变一点点生活习惯,汇聚起来,就是一股对抗气候变暖的巨大力量。再说,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,本身也更健康、更省钱,何乐而不为呢?
说到底,厦门这提前到来的酷暑,还有世界各地不断刷新的高温纪录,就像地球给我们亮起的一盏盏红灯。它在提醒我们:嘿,伙计们,该醒醒了!再这么折腾下去,未来留给子孙后代的,可能真是一个越来越难熬的“火炉星球”。改变,得从今天开始,从咱们自己做起。别等到空调开到最大也抵挡不住热浪,别等到清凉的水都成了奢侈品,那时再后悔,可就真的来不及了。地球只有一个,它正在发烧,而我们,是唯一能给它降温的医生。
#热点观察家#
如何选择股票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